座椅,如此講究!
中國古代椅子最早出現(xiàn)在漢魏時期,從印度流入,當(dāng)時還不叫椅子,只是具備了椅子的雛形,古人稱之為“胡床”和“禪床”,直到唐代,椅子逐漸跟床區(qū)分開來,才有了名份,最初用在馬車上,供乘車時依靠,至宋代,椅子的樣式豐富起來,出現(xiàn)各種形狀、材質(zhì)和功能,同時也象征著不同的身份地位,一般來說,地位越高,椅子就越華麗。
古典椅品類良多,各有千秋、風(fēng)姿卓絕。
傳天匠紅木帶您一起品鑒12款經(jīng)典座椅。
寶 座
在古代,凡專供皇帝或神明使用的坐具皆稱為寶座,象征著至高無上和令人敬仰的地位。寶座造型多種多樣,采用名貴硬木制成,飾以騰龍雕刻,或鑲嵌黃金寶石,工藝之繁復(fù),外觀之奢華,令人拍案叫絕。
圈 椅
圈椅的特點在于上圓下方,外圓內(nèi)方,蘊含乾坤之說,寓意古人處事之道。圈背連扶手,由高至低圓婉優(yōu)美,體態(tài)豐滿勁健,座靠時整個臂膀可倚扶手之上,極度舒適。在古代,主人或尊貴的客人才能坐圈椅。
皇 宮 椅
皇宮椅是皇帝御制家具,象征著皇家至高無上的統(tǒng)治權(quán)。它的外型其實基于明式圈椅,雕龍畫鳳,制作要求極為嚴(yán)苛,全榫卯結(jié)構(gòu),雕飾精致,同時坐感舒適,處處體現(xiàn)王者的圣賢與威嚴(yán)。
太 師 椅
太師椅起源于宋代,顧名思義,“太師”坐的椅子,在古代常為官家之椅,象征權(quán)力和地位,太師椅也是當(dāng)時家具中的翹楚。而今太師椅仍廣受喜愛,置于家中充滿富貴之氣,盡顯主人的品位,從醫(yī)學(xué)角度講,它造型方正,可預(yù)防脊椎腰椎等變形與疼痛。
四 出 頭 官 帽 椅
四出頭官帽椅始于宋朝,搭腦和扶手出頭,像官員的帽子,因此得名“四出頭官帽”。這種椅子簡明扼要、清新素雅、線條優(yōu)美、剛?cè)岵?,造型張揚,并且符合人體功能學(xué),通過靠背和扶手來端正體態(tài),使其挺拔威嚴(yán)。
南 官 帽 椅
南官帽椅跟四出頭官帽椅略有不同,其扶手和搭腦都不出頭,以軟圓角連接,向下彎扣直交棖子,外觀不如四出頭官帽椅大氣,但裝飾手法多樣,造型不拘泥“規(guī)矩”之說,可圓可方,可直可彎。南官帽椅通常成對使用,幾乎不單支。
交 椅
交椅原名“交床”,其特點在于椅足交叉,張開后可保持平穩(wěn),到南宋時期,才得名“交椅”。古代交椅供高貴身份和地位的人使用,通過交椅的排位來論資就坐,因此,用“第一把交椅”來代稱首領(lǐng)。明代交椅造型優(yōu)美流暢,曲線弧度柔和,交接處多用銅件包裹鑲嵌固定,同時飾以雕紋裝飾,整體外觀典雅大氣、端莊凝重。
禪 椅
禪椅體型較大,最初供禪師修禪所用,因盤腿而坐,座盤較深,扶手短且回縮,坐椅子上靠不到靠背,只能盤腿坐才能靠背。
玫 瑰 椅
玫瑰椅基于宋代一種扶手與靠背平齊的坐椅改編而成,降低兩側(cè)扶手,增強舒適感,其體型較小,共有七個分類::獨板圍子玫瑰椅、直欞圈子玫瑰椅、冰綻紋圍子玫瑰椅、券口靠背玫瑰椅、雕花靠背玫瑰椅、攢靠背玫瑰椅、通體透雕靠背玫瑰椅。
燈 掛 椅
燈掛椅出現(xiàn)于五代時期,由于搭腦兩端挑出,像掛在灶壁上的油燈托盤,遂名曰燈掛椅。造型多為圓腿,背板以玉石鑲嵌,或雕刻圖案裝飾,整體簡潔利落,挺拔清秀。
一 統(tǒng) 禪 椅
一統(tǒng)碑椅始于明代,流行于清代,單靠背無扶手,椅背與座盤呈直角,與后腳連為一體,上下寬度統(tǒng)一。與燈掛椅不同之處在于搭腦不出頭,靠背又寬又直,形如碑碣,因此得名“一統(tǒng)碑椅”,簡稱“一統(tǒng)椅”。常見的陳設(shè)方式為兩椅配一茶幾。
繡 墩
繡墩是中國傳統(tǒng)凳具中最有個性的,因常在上面鋪一塊繡布,因此稱為繡墩,又稱鼓墩。明清兩代不僅將繡墩置于室內(nèi),也放于庭院和室外,方便垂足而坐。繡墩雕飾精致,外形多樣,選材以高檔紅木為主,頗具古雅之氣。
中國古典坐椅溫潤儒雅,富有情趣,精工細(xì)作,講究繁多,隨歷史的演變不斷發(fā)展,傳天匠紅木沿襲古典家具精髓,潛心研發(fā)各類紅木家裝和家具,將古典家裝文化融入現(xiàn)代千家萬戶。